• 网站首页Portal
  • 老区简介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 调查研究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老区人物
  • 老区风光
  • 站内检索:

    【抗日战争时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013-9-3 09:08| 发布者: laoquw| 查看: 2234| 评论: 0|来自: 焦作晚报

    摘要: 他们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投身行伍,为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今的他们却埋没在市井、乡村,他们有着一个亲切的称呼——抗日老兵。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们 ...
        他们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投身行伍,为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今的他们却埋没在市井、乡村,他们有着一个亲切的称呼——抗日老兵。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们,在他们的记忆最深处依旧保留着那些战争岁月。随着我国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跟随着“关爱抗战老兵网”河南志愿者张帅等人,走近了我市两位抗日老兵的世界,听他们讲述战火连天的往事。

        9月1日,家住解放区焦北街道花园街社区的97岁老人刘离和家住温县祥云镇大尚村的93岁老人侯文宣,分别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关爱抗战老兵网”志愿者送来的胸章和分别写有“民族英雄”、“抗日英雄”的题字。看到这份礼物,两位老人都眼含泪水,陷入长久的沉默……

      抗日老兵刘离回忆:

      热带雨林中抗战3年

      “我去打小鬼子,和英国、美国人……”今年97岁高龄的刘离,已经无法用流畅的语言来描述当年在印缅丛林里参加抗日激战的情景,但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仍然能感受到老人所经历的烽火岁月。

      “打我记事起,爷爷就天天给我们念叨他当年去印缅抗日的事情,如果再早两年,他肯定讲得头头是道。”刘离的小孙女刘俊玲说。

        在刘俊玲家,至今还珍藏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刘离老人口述的故事……

       1942年,中国远征军在河南征兵,当时还在许昌市许昌县邓庄乡于庄村住的他和同村的年轻人,一共13个人参了军。

      “1942年7月,他从许昌出发,走了将近3个月走到了四川泸州,最终抵达云南昆明。”刘俊玲说。

        1942年9月,刘离乘飞机从云南昆明到印度丁江机场,随后,在印度接受专业的工兵培训。培训结束后,他便奔赴战场。“印度、缅甸一带都是密密的树林,没有开阔地。一条毛毯、一双黄胶鞋、一个蚊帐、一双皮鞋就是我全部的家当。”刘离说。

        印度、缅甸的热带雨林植被茂密、河流众多,不铺路、不架桥,装备和补给根本供应不上。刘离等人的任务就是架设能通过30吨重的坦克的桥梁。

        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外,最让士兵们头疼的就是热带雨林内的蚂蟥、蚊子和蛇。这里的蚂蟥个儿很大,士兵们把领口、袖口、裤腿都扎好,可工作完低头一看,蚂蟥正趴在鞋上,通过穿鞋带儿的眼儿吸血。“蚊子很大,咬了很大的包。”刘离回忆道。

        1944年4月,驻印军与美军联合攻下缅北重镇密支那。此后,驻印军主力与国内远征军主力对在缅日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1945年1月27日,驻印军在芒友与国内远征军会师。3月30日,驻印军与英军在乔梅会师。

      “也就是在那年6月,爷爷在云南沾益下了飞机。本以为打完仗可以回家了,却突然接到命令要乘船赴沈阳。”刘俊玲说。到沈阳后,刘离被安排到沈阳兵工厂看门。辽沈战役后,沈阳解放,刘离便回了家。

        刘俊玲说,爷爷每次讲到这里总会有些感慨。“爷爷说,那些年虽然吃了很多苦,但因为是打日本,所以他觉得值得。”刘俊玲说。

       抗日老兵侯文宣回忆:

      “坐着飞机打日本”

        与刘离不同,侯文宣老人的参军带有些戏剧色彩。

        侯文宣原名侯文国,1920年,他出生在我市温县一个中医世家,从小就跟着父亲侯宝军学医。15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了湖南长沙学医。但当时的他觉得学医太枯燥,便只身跑到了武汉,看到汉口一警备司令部正在征兵,便去报了名。

      “我只有15岁,人家嫌我小,不要我。我就说我认字,他们这才把我留了下来。”侯文宣说。也正是因为识字,他当兵后不久就被送到了某空军防空学校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空军防空学校迁至西南,侯文宣就在云贵川一带活动。他说,他的工作主要是收发电报。济南解放后,侯文宣回到上海虹桥机场从事地勤工作。1948年,他回到了河南温县老家,改名为侯文宣。

      “父亲经历了一些事态的变迁后不愿再过多地提起这些往事,而这些都是之前父亲讲给我们听的。”侯文宣的大女儿侯学芬说。

         如今,侯文宣说得最多的就是“坐着飞机打日本”,但我们已无法从他的口中听到更多细节。不过,侯文宣酷爱写诗、作画,在他客厅的墙上挂着的一首诗或许就是他戎马生涯最好的见证:“早岁不知世事艰,只身远去大江南。请缨所投非明主,戎马奔驰云贵川。娄山关前险遭难,铁索桥头脱凶险。抗战八年身未死,改天换地归家园。出作入息已成趣,子孙满堂愉万年。”

       “爸,你认识上面的字吗?”当侯文宣的儿子举着一幅近2米长的题字让他看时,老人热泪盈眶。“民族英雄。”念完,侯文宣举起了右手,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关爱抗战老兵网”志愿者元元说:“关爱抗日老兵不能等,他们正在离我们而去,希望社会给予这个群体更多关爱。我接触的抗战老兵大都出身寒微,他们参加了抗日战争,却没有得到认可。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更需要后人的尊敬和关爱。”同时,她表示,对于生活困难的抗日老兵,志愿者们会通过一些慈善基金给予老人适当的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