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Portal
  • 老区简介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 调查研究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老区人物
  • 老区风光
  • 站内检索:

    “付村惨案” 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2014-9-11 09:37| 发布者: laoquw| 查看: 3541| 评论: 0|原作者: 韦 冰|来自: 焦作晚报

    摘要: 采访车在通往武陟县三阳乡付村的乡间公路上疾驰,路边的田地里种满了绿油油的花生。路边几户农家前,几位老人正在择着手里的韭菜,微风送来阵阵欢声笑语。 看见这些祥和的景象,我们很难想象75年前日本人在这里进 ...

            采访车在通往武陟县三阳乡付村的乡间公路上疾驰,路边的田地里种满了绿油油的花生。路边几户农家前,几位老人正在择着手里的韭菜,微风送来阵阵欢声笑语。

            看见这些祥和的景象,我们很难想象75年前日本人在这里进行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然而,历史不容忘记。据《中共焦作90年历史纪事》记载,1939年12月14日凌晨,日本侵略者300多人在付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短短两个小时内,侵略者共残杀民工、村民997人,烧毁房屋880余间,造成骇人听闻的“付村惨案”。

            1939年的焦作,沦陷在日军铁蹄之下。当年,夏秋之交的雨水格外多,大雨连下40多天,沁河水也因此暴涨。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豫北的国民党当局不顾百姓死活,命令97军在7月30日晚,将武陟县城以西沁河北岸付村东北老龙湾处破堤扒口,想让洪水冲毁道清、平汉铁路,以此截断日寇的交通要道。

            日寇的应对措施很简单,8月2日,他们在沁河南岸稍居上游的五车口处扒口,使河水转泻入沁南盆地,借此围困沁南的国民党队伍。

            8月16日,国民党97军再次扒开沁河大堤,企图阻止日寇西进;8月17日,日军也扒开大堤,对此进行报复。一时间,沁河堤岸下,双方展开“破堤”角力。而两岸洪水泛滥,一片汪洋,百姓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苦不堪言。

            1939年12月中旬,国民党当局征集付村及邻近村庄近千名民工,在付村沁河滩屯土,准备封堵南岸的决口。因为付村面积较大,村内寺庙、 宗祠多,因此有七八千名民工晚上在这里暂住。

            驻扎在木栾店的日寇得到消息,称付村驻有国民党军队。日军急忙调集兵力,准备血洗付村。

            6岁孩子的逃生之路

            1939年12月14日凌晨,付村村外,300多名日军将村子包围。而此时,村民们大多正在沉睡之中,没有人意识到,一场灾难向他们逼近。

            “正睡得迷迷糊糊,就听见外面有枪响,奶奶叫我赶紧穿衣裳起来。”提起当时的情景,81岁的董国全老人仍然记忆犹新。

            董国全一家人住在村西头,头一天,他的父母领着两个孩子去了附近的刘庄走亲戚,无意中躲过了一场劫难。灾难发生时,只有他和50岁出头的奶奶留在家里。

            很快,枪声和惨叫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董国全和奶奶躲在屋子里,大气不敢喘。没多久,窗户外面冒起了红光,日本鬼子把房子点着了。

            院子里的东屋和西屋着了火,奶奶担心火势蔓延到正屋,招呼孙子一起出去。这时候,鬼子已经点燃不少房子,浓烟无形中成了逃跑的掩护。因慌不择路,董国全和奶奶失散了。

            他不辨方向地奔跑着,耳边传来阵阵惨叫。“我亲眼看见十几个村民被日本兵逼着跪下,随后就被一阵排枪扫倒了。”董国全认出其中有他本家一个叔叔,年龄不过十四五岁。

            此时,村西头的鬼子已经把80多名群众赶到村民董存芳家门口,逼他们跪下后,向人群中扔手榴弹,随后又用机枪扫射。血肉横飞,村民成排倒下。80余人中,仅有3人装死才幸运逃得一命。

            年幼的董国全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强烈的恐惧感让他在街上边跑边哭,试图找到自己的奶奶。因为他个子小,没有引起鬼子的注意,幸运地躲过了被残害的命运。

            两个小时的烧杀之后,鬼子留下满目疮痍的付村离去。幸运逃生的村民们陆续回到自己家里,村子里哀声一片。无助的董国全回到仅剩一间正屋的家里,正好遇到同样幸运躲过残害的奶奶,两人抱在一起,哽咽着哭了出来。

            玉米秆保护了近百人

            相对于董国全的惊魂逃生,住在村西南角的董存连老人一家要幸运多了。不仅他们一家七口在劫难中没有受伤,聚集到他家的近百位邻居也幸运地逃过一劫。

            董存连一家当时有三间房,院子前原本有一道土墙,后来被雨水冲坏了半截,就栽了不少玉米秆,勉强当作院墙。

            鬼子进村后,村民们纷纷出逃。由于董存连的二爷董有文在村里威望较高,不少邻居趁乱跑到他家,想让他拿个主意。 当时9岁的董存连记得很清楚,三间屋子里挤满了邻居,有将近100人。

            很快鬼子来到了董存连家门口,大家都不敢作声。鬼子将院子前的玉米秆点着,等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多亏了这些玉米秆,要不我们屋子里这么多人就危险了。”董存连说。因为这里已经着了火,其他鬼子就没有再进院里,近100名村民得以保住了生命。

            在村西南打谷场上,因为有不少玉米秆垛,100多名民工和村民都把这里当成了藏身之所。因为人数众多不幸被鬼子发现,鬼子将打谷场围住后放火,有几个村民忍受不了向外跑,被鬼子用刺刀刺死后又扔进了火堆,最后100多人全部被烧死。

            血性村民顽强反抗

            付村村民历来有习武的传统,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不少村民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

            村民郭老夯练过武术。据目击村民介绍,郭老夯与几个鬼子狭路相逢,手无寸铁的他和鬼子搏斗起来,鬼子们挨了他一顿拳脚,无法靠近他。可惜随后又过来几个鬼子,经过一番搏斗后,郭老夯寡不敌众被抓,鬼子在他脖子上拴了块石头,将其投入井中淹死。

            85岁的村民吴保说,他家当时住在村东北角。鬼子进村之后,一家人慌慌张张地跑散了,是邻居们拉住他的手,给了他逃生的勇气和希望。

            “当时我们一群人大概有十四五个,我还记得一个叫书生的年轻人,他练过武术,翻墙逃跑时,他都会拉住我。”老人回忆说。当时,他们被一堵半米多高的墙挡住,一时过不去。书生把他们年纪小的孩子一个个抱上墙头,最后轮到他自己的时候,罪恶的子弹袭来,书生倒在了墙下。

            吴保说,在逃跑的过程中,耳边是鬼子的枪声,身边不断有人倒下,但始终有人紧拉住他的手一起逃跑。“拉我的换了好几个人,记得最后拉住我的是邻居慧兰妈。我们往西封村的方向跑,眼看着就快跑出包围圈了,过一条沟的时候,慧兰妈后腰中了一枪,倒在沟里,就差一点没跑出来。”他说。

            历史不会被遗忘

            鬼子在村里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屠杀后离去,村里村外血流成河,哭声震天,幸存者一连5天都没有把死人埋完,好端端的村庄变得哀鸿一片。

            时间虽然流逝,但历史不会被遗忘。如今,在付村村委会附近,有一座纪念“付村惨案”的纪念亭,亭子上镌刻着12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牢记国耻家仇,奋发振兴中华。村民说,亭子里的纪念碑一共立过两次,这是2013年11月武陟县政府为了纪念“付村惨案”所立的。石碑的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石碑的背面,刻着“付村惨案”的主要史实。

            在付村村委会,几位老人把珍藏了40多年的20多张连环画呈现在记者眼前,这是1966年村民吴攸庞、吴启蒙、吴仁风三人根据村里老人的讲述,用了几个月时间画出的当年日军实行“三光”政策、惨杀付村村民的惨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这些历史的见证人都已年迈。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奋发图强,强我中华。

            (本文得到焦作市委党史研究室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