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Portal
  • 老区简介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 调查研究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老区人物
  • 老区风光
  • 站内检索:

    【大革命时期】中共武陟县第一个基层党组织

    2013-10-28 08:14| 发布者: laoquw| 查看: 3967| 评论: 0|来自: 武陟县老促会

    摘要: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又一次掀起了全国性的反帝斗争高潮。武陟爱国师生纷纷起来响应。位于县城木栾店的省立甲种第二商校——城内县立第一小学学校师生纷纷走上街头,深入村镇向群众讲述日英帝国主义枪杀工人顾 ...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又一次掀起了全国性的反帝斗争高潮。武陟爱国师生纷纷起来响应。位于县城木栾店的省立甲种第二商校——城内县立第一小学学校师生纷纷走上街头,深入村镇向群众讲述日英帝国主义枪杀工人顾正红及爱国学生的真相,揭露日英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呼吁人民起来斗争。

    这年春,在开封中州大学就读的武陟籍学生王大中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学校党组织安排王大中在武陟旅汴学生中开展工作。王大中是武陟城内(老城)人,在武陟旅汴学生中很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经过他的一段工作,团结了四五十人,于1925年的上半年,在中州大学成立了武陟旅汴学生会。此后,在他的组织下,学生会创办了进步刊物《武陟学生》。学生会不仅团结了武陟旅汴学生,把他们引向革命,而且也使这些学生把革命的浪潮进一步推向武陟大地。

    是年暑假,旅汴学生回到家乡武陟。他们将《鲁迅文集》、《独秀文存》、《胡适文存》、《新民丛报》、《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在学生中广泛传播,团结了武陟在校学生200余人,成立了武陟学生总会,一致推举王大中任会长。

    学生总会成立了许多讲演团,组织学生深入村镇进行演讲,号召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同时,成立了武陟平民教育促进会。在促进会的组织下,不少乡村办起了平民夜校。学生总会还开展了清算大户局(县财务局)账务的斗争,革命形势如火如荼。

    1926年春,王大中在中州大学转为中共党员。党组织要他继续在武陟学生中开展工作。王大中先后邀请留苏学生屠庆祺和陈得庆等进步人士到省立甲种第二商校讲演,激发学生的革命热情,为后来党组织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夏天,省立第二商校教导主任蒋琢甫为聘请英语教师,电邀当时在开封中学任教的同乡共产党员周犹宋来校任教。周受中共豫区执委指示,在武陟开展工作,发展组织。经过一段工作,192610月,周向焦作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人龚逸清汇报了工作,并要求在武陟建立党的组织。龚即派工人党员关幼林到武陟,协助周开展工作。

    10月,北伐军攻占了武昌,河南受到威慑。开封国民党当局惧怕学生借机“闹事”,便在年底提前放了寒假,这恰好给党的活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中共豫陕区委豫区委派出一大批党团员,分赴各县从事实际工作。王大中此时被派回武陟,中共豫区执委向王介绍了周犹宋的关系。此后又派共产党员王辰生(中州大学学生)等人到武陟开展工作。不久,便在第二商校发展了一批进步师生加入党组织,如教师阎季彤,学生翟哲家、李学亭、张士珍、杜绍凯、秦纪明、李凤岚、崔撰文等。同时,在社会上也发展了一批党员,如沁阳省立十三中学的李嘉言,开封一中的刘树勋,开封二中的冯椿、孙绍武,以及常九思、张之琳等。

    1927年春,在木栾店东南门城楼上建立了武陟县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省立甲种第二商校党支部。周犹宋、阎季彤、翟哲家、李学亭参加了会议,周犹宋任书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