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道清铁路工人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焦作工人运动进入中国共产党的新时代(1922年至1923年) 二、 焦作第一个党组织的成立与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揭开了焦作历史的新篇章(1925年至1926年) 1925年7月,焦作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焦作支部干事会成立,罗思危任书记。从此,焦作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同月,6000余名焦作煤矿工人为声援上海五卅爱国运动举行大罢工。英商福公司煤矿陷于全面瘫痪。同日,学生总罢课、商人总罢市,工人、学生、商人、农民、驻军等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帝集会和示威游行。罢工历时8个月,至次年3月6日取得彻底得胜利。英福公司代表被迫在满足工人基本要求的协议书上签了字。这次大罢工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它威震中原,誉满神州。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就称赞焦作和开滦等处罢工工人"特别能战斗"。 三、 王褚农民抗捐运动,沉重打击了乡村中反动的封建主义势力(1927年) 1927年9月,中共焦作工委以修武县王褚(今属焦作市)为中心,发动了农民反对里长(相当于乡长)梁国藩将大户公债转嫁给农民的大规模抗捐斗争。32个村的村民千余人两次捣毁梁宅,开仓济贫。迫使梁答应免去公债,秋后减租三分之一,并愿"请酒唱戏,发誓永不在犯"。王褚农民的抗捐运动不仅给乡村中的封建势力以极大打击,而且对周围县的农民斗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 沁济暴动,是焦作人民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最壮丽的一幕(1932年) 1932年9月至11月,沁阳、济源两县党组织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沁济暴动。9月6日夜,济、沁党组织负责人党继新、郭大佛带领国民党沁阳六区自卫队及部分党团骨干首义义庄,成立豫晋边红军游击队。9日,党、郭等人又带领20余名游击队员,奇袭济源武山镇区公所,击毙伪保长等7人,缴枪10余枝。后游击队转战至济源原大寨,以此为大本营开展游击战争。建政权、抗粮租,并打退敌数次进攻,使革命势力达方圆百余里,形成了"苏维埃区域的雏形"。11月19日,国民党四专署调来两连部队,会同沁、孟、济、山西阳城等数县反动民团近两千人进剿原大寨。游击队居高凭险,奋勇杀敌,激战五日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突围。沁济暴动失败。沁济暴动是党在焦作地区领导的首次大规模武装暴动,它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有力地支援了鄂豫皖根据地军民的反围剿斗争,在焦作历史上将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五、 焦作工学院学生声援北平"一二.九"运动的斗争,是焦作学生运动史上的空前壮举(1935年) 1935年12月,北平"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到焦作。焦作学界集会游行,声援北平学生,决定成立学生联合会,并决定由工学院学生代表学联赴南京请愿,要求政府取消华北伪组织,惩罚惨杀北平爱国青年之祸首,早日公布抗日救国大计等。24日,请援团144名学生代表乘车南下,经新乡、郑州、开封 ,受到学生、群众热情迎送。26日至徐州,为当地驻军所阻,请援团顶风冒雪南下,徒步数十里深夜至三铺车站,次日卧轨索车,中断津浦铁路交通,震惊南京当局。国民党政府急派代表进行谈判,一再肯定学生的爱国热情,并答复把学生所提条件带回南京。请愿团认为请愿目的已部分达到,遂于31日返回焦作。焦作学生的南下请愿斗争,拟起了河南"一二.九"运动的斗争高潮,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六、 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是河南省第一个国共合作形式建立的县级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 1938年2月中旬,日军侵占修武、焦作,共产党员程明升等在修武北部山区建立抗日游击队。3月,程联合修武县部分国民党员及爱国人士,在大东村召开各届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程明升当选为县长(后由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正式任命)。县政府成立后,积极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抗日武装,训练抗日骨干,开展减租减息,建立基层抗日民主政权,终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仇视。12月初,国民党四专署制造"许河事件",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被迫解体。它虽然只存在数月,但对豫北乃至河南的抗日救亡运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七、 收复焦作地区各县城,夺取抗日战争在焦作地区的全面胜利(1945年) 抗日战争后,焦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抗日革命武装,在敌后坚持游击战争。进入抗日战争大反攻阶段后,焦作党组织及地方武装有配合我主力部队,消灭了焦作地区日伪军的有生力量,迫使敌龟缩在各县城、重镇及附近据点。1945年8月至11月,各县地方抗日武装密切配合我主力部队,先后收复博爱、温县、孟县、武陟、焦作、修武、沁阳等城镇,夺取了抗日战争在焦作地区的全面胜利。它在整个焦作革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八、击破国民党修、获、博、武四县联防总指挥部,焦作地区全境解放(1948年) 1948年10月24日,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包围下,驻焦作国民党修(武)获(嘉)博(爱)武(陟)四县联防总指挥部及武装力量4000余人退逃到修武郇封村与武陟之敌会合,当夜被我主力部队包围,经两天激战,敌伤亡惨重,被迫与我解放军谈判,5700余敌放下武器,接受解放军改编。至此,焦作地区全境解放。焦作人民从此进入了一个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九、 土地改革与整党运动,废除了封建制度,加强了地方各级党组织建设(1947年至1949年) 1947年至1949年,焦作地区先后在老区、半老区、新解放地区广泛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1948年,结合土地改造,又先后开展了整党运动。整党中,通过学习提高认识,人人检查过关,组织处理,吸收积极分子入党,最后公开党的组织,接受群众监督。整党运动,加强了各级党组织建设,为土改的胜利结束和巩固土改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 焦作煤炭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1952年) 解放前夕焦作仅有的李封、王封两个矿井,巷道倒塌严重,生产奄奄一息。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1952年原煤产量由1949年的59万吨提高到169.47万吨,之后,又经过"一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