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Portal
  • 老区简介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 调查研究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老区人物
  • 老区风光
  • 站内检索: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3-26 09:54| 发布者: laoquw| 查看: 1843| 评论: 0|原作者: 张文旭 齐平春 陈秀强|来自: 红色思源网

    摘要: 农村税费改革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并把它作为落实农村政策、维护集体和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来抓,普遍实行了“村账站管、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等管理办法,收到了一定效果 ...

    农村税费改革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并把它作为落实农村政策维护集体和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来抓,普遍实行了“村账站管、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等管理办法,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也应当看到,由于历史和人为等诸多原因,还存在许许多多问题。如若解决不好,不仅损害了群众利益,还很容易诱发农村腐败犯罪。因此,笔者就如何解决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以期对促进村级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有所帮助

    一、存在问题 

    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可概况为五个方面:

    1、基础工作不规范笔者在农村历次财务检查中发现,村级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可谓雾中探花:其一、账薄使用不规范。有的村没有按照统一的账薄和记账规则操作,而是随心所欲,各自为阵,以本代账以表代账跨年度记账问题突出其二、基础工作不到位。有的会人员长年累月把原始凭证束之高搁,抛在脑后,形成包包账;还有的记成了流水账,想什么时间记,就什么时间记,从不按会计发生年度来规范核算。其三、审批报销不严格。有的不经过有关部门和负责人审计就入账;有的竟以白条、烟盒入账;虚假发票入账。什么误餐费、招待费、电话费、误工补助等应有尽有,且数额巨大据了解,目前村级属正规原始凭证不足分之一,根本没有一套规范和完整的原始账薄凭证,眉毛胡子一把抓,让你无从看起。

    2、村账镇管不到位近年来,各地普遍推行了村账镇管,即:村级收入全部交由镇经部门管理,支出实行报账审拨,村里只记收支辅助账。但实际工作基本上流于形式,村里只认钱在手,不管账据有没有。镇经部门应该管的账却没有账;即使管了账,也没有管住钱。因为有的村收入隐瞒不交,你主管部门也不了解情况。财务核算管理两张皮,会计核算的连续性、完整性、及时性根本没有到位,影响了村账镇管工作的严肃性。

    3、财会队伍不稳定一,村级财会人员的岗位缺乏稳定性,想干不一定能继续干。村书记、主任往往以个人意愿和好恶,就可随意撤换财务人员。财会人员坚持原则左右为难,无可奈何,多为妥协。其二,村级财务人员待遇偏低,让干又不愿意干。一年工资不足5000元,镇里事、村里事和家里事事多繁杂。有的村会计年种地好几十亩,根本没有充沛体力和精力去照章理财,工作消极,应付了事是意料之中的事。其三,财会人员因与村主要干部关系不和甩手不想干。工作一旦不顺心,不是发牢骚、讲怪话闹情绪,就是“撂挑子”。甚至有不少离岗、“下台”的会计人员长期外出离任几年后,未办理过移交手续,导致村级财务很难保持连续性。

    4、制度执行不严格在农村,坐支现金和私设小金库及包办代管十分普遍。《农村集体资产条例》和《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要分管,会计、出纳要分开”。但有的村主要干部大权在握,“家长作风”严重,一人说了算。一人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既当会计,又兼出纳,直接经手现金收支。往往购买了物品只开个票,回去就让会计走个账,有的甚至自打领条,名曰送礼,实则私吞。其结果会计成了记账员,出纳却成了票据保管员,会计、出纳形同虚设。有的现金管理制度不严格,白条支出十分盛行,合理的、不合理的支出基本上都是白条入账,根本不考虑凭证合法与,随意支出报销的漏洞很大。有的村组干部各自为阵,人人收钱,多人管钱,大家用钱。既不交账,又不结账,变公为私,假公济私,可谓“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不少村财务管理十分混乱,特别是村支书、主任、站长“三大员”在农村建房、社会抚养费征收、堰塘承包及过去债务清理上,各行其事,多人收款,分别支出,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往往收入不开票,支出用白条;送人情礼、购人情物,全在各自的“账”上支出。村级收支混乱无度,百姓意见很大。

    5、预防惩治不坚决。其一,缺乏有效的预防约束制度。村级制订的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落到实处;其二,缺必要的财会培训。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经费,很少对村级财务人员进行规范的政策业务及法律法规培训。不少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更谈不上用法;其三缺乏经常性的财务检查。镇级开展的农村财务检查,往往也只是例行公事,做做样子而已,自查、互查、检查形同走马观花,隔靴挠痒,查不出实质性的问题,从而滋生了犯罪的土壤;其四缺乏行之有效的查处惩治。对群众举报和已经暴露出的村级经济大案、窝案,查不力,雷声大,雨点小,前紧后松。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大不了一撤而已。个别身上有问题的干部,要么继续连任,成了“不倒翁”;要么只是换个位置而已,当不了“鸡头”仍然继续当“凤尾”。由于预防和惩治不力,不仅留给村级很多隐患,更助长了“职务犯罪”愈演愈烈。

    二、原因分析

    1、财务人员素质其一、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搞好财会工作。村级部分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差,没有经过严格正规的业务培训。即使有一部分也参加了有关培训,由于时间短,内容多,也是蜻蜓点水,来去匆匆。加之现行的农村财务知识更新快,农村财会人员文化素质大都偏低,年龄偏大,不少村站长都在45岁以上,接受能力差,短期培训根本不能收到实效。况且一部分人对学习财会业务的认识不高,很难学深弄懂。其二、财会人员政策素质差,很难坚持原则。由于个别财会人员政策水平低,品行不端,利是图,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墙上芦苇草,风吹两边倒”,村支书、主任叫怎么搞就怎么搞,以致出现违规违纪。

    2、监管职能弱化无其一、村民议事会监督不够。为了民主理财,不少村成立了财务监管议事会。但这些议事会代表不少是村干部指派,由于自身原因,往往明哲保身,害怕村干部给自己穿“小鞋”,便各存心态。对村级财务发生的重大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不愿得罪人,使民主理财机构形同虚设,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某些不廉洁的村干部以可乘之机。其二、财务人员不敢坚持原则。由于村级财务人员都是村委会选举任用,部分财务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违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往往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致使违纪事件频频发生。其三、相关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发挥按照要求,村级财务应该由镇经部门主管负责。主观方面,由于缺乏过硬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惩治措施,只有走走形式。结果越监督,越不得力;越监督,越出问题。制度倒是出台不少,没有监管在关键环节上。客观方面,事多人少,缺乏监督农村税改后,大部分人员分流岗,面对众多的村级财务管理和繁重的监督任务,要想搞好财务监督,显得力不从心

    3、查处惩治隔靴捞痒。其一、对群众的上访搪塞应付,不做认真对待;其二、对已经出现问题的干部,往往避重就轻,不做严肃处理;其三、对上级有关部门的查处说情保护,不做负责任的对待。这些“有毛病”的干部,要么在大会上被点名批评一下,要么下个文件通报一下,要么换个角色调整一下,由于没有对其进行严肃处理问责,其违规违纪愈演愈烈,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三、负面影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