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Portal
  • 老区简介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 调查研究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老区人物
  • 老区风光
  • 站内检索: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4-5-8 09:27| 发布者: laoquw| 查看: 4183| 评论: 0

    摘要: 为了促进我市广大老区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2012年以来,市老促会连续两次就老区新农村建设作了深入调查,同时又赴江苏省先进地区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壮大我市村级集体经济问题向市委、市政府写 ...
            为了促进我市广大老区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2012年以来,市老促会连续两次就老区新农村建设作了深入调查,同时又赴江苏省先进地区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壮大我市村级集体经济问题向市委、市政府写出专题报告,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这个报告很重视,很快以《工作通报》的形式将调查报告全文印发至乡镇。这两次调查和考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其中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重新认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既定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一再强调,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乡镇企业改制中,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集体经济被冷落,随之而来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面:其一,认识普遍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过时”论,认为现在大气候是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畏难”论,认为乡镇企业改制后,绝大部分集体资产已经变卖,集体土地已经基本分光,即便有点资产,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再去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大;三是 “担心”论,少数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心有余悸,怕说还想走回头路。其二,缺乏足够重视。这些年来,虽然中央文件一再强调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但并没有引起下边足够重视,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没有摆到应有位置,缺乏必要的引导,更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其三,干部信心不足。当前在一些村干部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感到农村工作运转一直依靠上边转移支付不是长久之计,渴望村集体能够有一定经济实力,好为群众办事;另一方面又苦于基础差、底子薄、没有门路,力不从心。新形势下,如何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就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破解上述难题需要重新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习近平同志2010年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策,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论述,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高度,阐述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从某种意义说,它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调查的马村区东孔庄就是一个很好例证。该村多年来一直坚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年收入在1500万元左右。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全面实施村庄面貌“五化”工程,统一规划建设别墅式住宅120栋、高层住宅楼8幢,硬化道路3000余米,同时还新建了卫生所、超市、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剧场、敬老院等公益设施。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给予了充分信任和高度评价,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成了周围村庄学习的榜样。

            第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必由之路。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是邓小平同志提出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既定目标。实践证明,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发挥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民社会福利水平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凡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包括新农村建设在内的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得既好又快,群众就比较满意。温县张寺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注重发展集体经济。在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张寺村从本村实际出发,调整思路,坚持走“富民强村”的共同发展道路,充分利用村里厂房、场地,积极支持农户先后办起了内胎厂、布鞋厂等7家企业,安排村里300多名劳动力就业,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村集体收入42万元。村里先后投资220万元用于道路硬化、村容村貌建设,群众生活安居乐业。

            第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基层政权的根本保证。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村级组织经济有实力,服务有手段,党组织就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融洽、就紧密。相反,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或者根本没有集体收入的村,村里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这样的村群众意见大,干部威信低,经济也比较落后。可见,集体经济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着党组织的威信和作用的发挥。武陟县西滑封村是我市乃至全省全国农村的一个老先进典型。该村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关键是有一支一呼百应、率先垂范的好队伍,有一个团结实干、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一心为群众谋利益的好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西滑封村在原党支部书记王在富同志的带领和影响下,历届村两委班子团结奋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带领群众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在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等一系列称号,王在富同志也被评为全国“时代先锋”,成为广大农村干部学习的榜样。

            第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集体经济是农村事业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支撑。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调查中发现,凡是村集体有实力的村,新农村建设步伐就快,发展就健康。反之工作就落后,干部畏难情绪就大。沁阳市山王庄镇盆窑村每年都有12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内道路全部平整硬化,修建2个文化广场,下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0%,路灯亮灯率达到100%,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老区还有不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欠账较多,发展缓慢,新农村建设的硬件建设任务较重。而现实情况是,多数地方主要依靠上级政府支持和社会资助,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调查情况表明,目前农村发展集体经济从形式到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资产经营性收入占据主导地位,企业经营性收入正在弱化。二是经营形式也由过去的“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变为股份合作、对外承包、出租或租赁等多种形式经营。面对新的形势,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坚持走多元化发展、多形式经营的道路,从而进一步坚定广大基层干部的发展信心,重振发展集体经济的士气。

            首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时期那种“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旧模式、旧体制。要从“一说发展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的旧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维、新理念。

            其次,因地制宜,拓宽思路。中央2013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盘活当地的资产、资源和资本上,依托“三资”,增加集体收入。要充分发挥本地“三资”优势,因村制宜,择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多渠道、多门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第三,勇于创新,完善机制。从了解情况看,这些年我市老区一些农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经营形式上创造出一些比较好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资源依托型。凭借本地山林、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通过开发这些自然资源的经济潜力,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孟州市的上河村,地处岭区,全村126户476口人,2002年经班子成员、群众代表讨论,将47处旧宅基地和一家一户的荒沟、荒坡通过一定形式收归集体,统一整理出60余亩废弃地。平整后对外招商引资,筹建砖厂,每年收入近20万元。村里利用这些收入,解决群众吃水、五保户供养等问题,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

            二是产业服务型。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本地特色农业、土特产品,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以及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武陟县何营村1700口人,近年来养鱼业发展迅速。该村两委会为了支持和服务农户养鱼,建立了一个以中介服务为宗旨的合作社,200余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占全村户数一半以上,其中有60多户到封丘等外地发展。合作社通过提供鱼苗、饲料、技术及中介服务,村集体年平均收入20多万元,加上滩地承包、门面房租赁,年收入达到56万元。

            三是股份合作型。通过对原有企业和经济实体改制或改造,变成股份公司或股份合作制,并逐步完善向现代企业过渡,提高集体资产管理水平。修武县七贤镇韩庄村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中,由村集体和农户实行股份合作投资260万元建成30座高标准塑料大棚,其中村集体占股49%、村民占股51%,既调动了村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又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当年建成,当年见效,加上其他形式经营的项目,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50余万元。

            四是资产经营型。现在不少村虽然没有了集体企业,但过去办企业或多或少都留下有一些厂房、场地和设备,有的还留下有集体资金。通过盘活这些闲置场地、闲置资金,找准市场需求点,开展资本运作,实现资产增值。从今年我们调查的12个村的情况看,有11个村主要利用闲置场地、荒地实行对外承包或租赁,年收入达533万元。如温县南平皋村近年来利用原集体办企业时留下的百余亩场地和300多间厂房,成功地对村民实行租赁,支持群众建起了新特食品有限公司、三合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温县金利达鞋厂、塑料管厂、温县宏昌植绒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加上滩地出租,村集体年收入达60多万元。

            (三)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除了认真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外,还应当加大工作指导力度,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鼓励。第一,制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首先要有好的发展规划。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并真正落到实处。第二,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应给予适当倾斜。第三,多方筹集,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更离不开一个好带头人。因此,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技术人才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保证。要引导党员群众把愿意为群众办事、符合干部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选到村两委班子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要加大对村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把村级领导班子建成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强集体。同时,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投资环境,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造条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