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Portal
  • 老区简介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 调查研究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老区人物
  • 老区风光
  • 站内检索:

    追忆抗战老兵李景洲

    2014-9-4 09:10| 发布者: laoquw| 查看: 2059| 评论: 0|原作者: 李晓军 陈东明|来自: 焦作晚报

    摘要: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前不久,在卢沟桥畔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国家领导人与新四军老兵、国民党老兵一起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时,提出要缅怀为追求和平正义作出重要贡献的人们,要“永远缅怀他们、 ...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前不久,在卢沟桥畔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国家领导人与新四军老兵、国民党老兵一起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时,提出要缅怀为追求和平正义作出重要贡献的人们,要“永远缅怀他们、铭记他们”。李景洲就是“他们”中最为普通的一员。

            李景洲是沁阳市山王庄镇杨庄村人。他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等抗战史上著名的战役,左手和左胳膊被日军打伤致残,他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亲历日军受降仪式。老人生前默默无闻,以至于连同村人都不知道这位没有左手的老人是抗日英雄。

            8月26日下午,沁阳市山王庄镇杨庄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李景洲87岁的遗孀任柏清与63岁的儿子李连松向记者讲述了李景洲九死一生的传奇人生。如今,李景洲已去世10余年,李连松仍记得父亲生前常常发出的感叹:“我是捡了一条命,多活了60多年!”

            死人堆里爬出幸存者

            1988年盛夏的一个夜晚,沁阳北部杨庄村外的打麦场上,早早地搭起一块雪白的银幕。习惯于饭后纳凉的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这里,期待着一部早已轰动全国的战争片——《血战台儿庄》。年过六旬的李景洲在儿子李连松的陪伴下,搬着小凳子也来到打麦场。

            这部荣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的影片,是一部正面描写国民党军队抗日的战争史诗力作。李景洲目不转睛地看了每个战斗细节,战斗惨烈之处,老人两眼湿润。当影片中张自忠将军增援临沂守军,与日军展开殊死肉搏时,老人一边看,一边默默地流泪。

            而这眼泪只有李连松能读得懂,每滴泪水中都包含着父亲压抑了几十年的委屈……

            李景洲出生在杨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丧父,13岁丧母,二叔将其收养。1932年春节刚过,国民革命军第29军38师某部连长李作立从驻防地察哈尔省(今河北北部)回到家乡带兵,同村的李景洲与李发田二人应征入伍。当二叔含着泪把年仅17岁的李景洲交到李作立手里时,换到了一斗红高粱和5块现大洋的军属补偿费。

            李景洲先后被带到石家庄和保定,经过5个多月的集训,编入驻防张家口的29军38师黄维纲旅长部。1938年2月,徐州会战拉开序幕,日军强渡淮河,攻陷河北之小蚌埠、曹老集等地,李景洲随38师奉命增援淮北,在固镇与北犯日军相遇,迫使日军退回河南。3月上旬,日军第5师团坂垣部围攻山东临沂庞炳勋部,战况吃紧,38师在黄维纲的带领下,从安徽驰援前线,一昼夜急行军90公里,于3月12日到达临沂城郊。李景洲跟随38师到达临沂,未加休息,便连夜强渡沂河,进攻坂垣师团背侧。

            由于坂垣师团是日本王牌军,装备精良,为了避敌所长,38师几乎全部采用夜战、近战的战术,分六处突进敌人阵地,与敌人血肉相搏,使日军的火力无法发挥作用。“父亲生前给我说,他们与敌人面对面拼刺刀。一夜血战,杀敌2000余人,迫使日军放弃攻城。父亲人高马大,作战勇猛,一夜杀死几十个日本人,只受了点轻伤。”李连松说。

            中国军队虽然作战勇敢,但因敌人装备精良,临沂前后两场战役,黄维纲所率的38师伤亡极其惨重,全师1.5万人,五分之四的官兵皆血染疆场,全部壮烈牺牲,李景洲侥幸活了下来。

            李景洲生前讲,中国军队上午还在沂河这边,下午就到了沂河那边,等到天黑就又被敌人打到沂河这边。黄维纲亲临前线,半夜里,他赤着膀与敌人战斗。临沂争夺战打了三天多,李景洲所在部队的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很多都牺牲了,几乎全换了人。

            “父亲生前讲,当时,谁都没想到能够生存下去,全都抱着必死的念头,每个人都弄个牌子,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死了就让战友埋了把牌子插上。”8月26日下午,李连松讲述了父亲参加台儿庄战役的一个场景。

            一天夜里,李景洲所在连队几十个人被敌人逼到一个被炸毁的庙里。整个大殿都炸平了,坍塌的废墟成了他们的阻击阵地。在这场战斗中,双方士兵都杀红了眼,只要看见对方来了人,随便拿个东西就乱抡乱砍,丝毫没有恐惧、害怕的感觉。一轮冲击上来,双方碰面的时候还有十几个人,十几分钟后就只剩两三个人了。

            借着月光,旁边的一条河里,水都是一大摊一大摊的红色。不知啥时候,一声爆炸声响过之后,李景洲晕倒在地。等他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被压在尘土与尸体下边,无论如何也翻不动身子,左臂钻心疼。他转睛一看,自己的左手被打断了,与胳膊的连接处血肉模糊。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打扫战场时,看见尸体堆下边有个手在动,有人就喊“快来,快来,这儿有个活的”,才把李景洲从七八个尸体下边抬了出来。此时,李景洲灰色的军服几乎被染成了黑红色。

            他亲历日军受降仪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月,河南南阳作为第五战区的一个受降地点,一个没有左手,只剩半截胳膊的中国军人,也受邀来到日军受降现场。这个军人就是李景洲。那天,李景洲有幸目睹了侵华日军向中国军人交出武器,低头向中国政府军投降的那一刻。

            “父亲生前说那是他一生最荣耀的时刻,他觉得自己没有了胳膊也值了!”李连松说。原来,1938年6月,国民党军队从豫东战场全面撤退,59军所部抵达许昌,并移防驻马店整补,受重伤的李景洲被送至河南漯河救治。在漯河战地医院,这里收纳了大量从台儿庄战场上转移至此的伤残人员。由于伤员太多,医务人员有限,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伤员死亡。李景洲虽然幸存下来,但左手及左小臂因受严重枪伤,医生不得不对其进行截肢。

            1939年9月,潢川阻击战失败后,李景洲等伤兵随59军向新县转移,挺进大别山区。几个月后,李景洲的枪伤痊愈,但残疾的左手臂使他不能再参加战斗,便跟随部队干后勤保障工作。

            自1939年起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李景洲跟随59军转战在湖北、湖南、河南、山东等地,历经随枣战役、枣宜会战、豫南会战、长沙会战外围战、鄂西会战、豫西鄂北会战等战役,足迹踏遍了七八个省市。这个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汉子,总是抢着在一线工作,多次躲过敌人的枪子。为此,李景洲先后十几次获得了很多奖章及奖励。

            鲜有人识的抗日英雄

            1988年秋天,59军老兵李作立从台湾回到家乡,找到了自己当年带出去的老部下李景洲、李发田。40多年不见,昔日的热血青年都成了白头老翁。三个人端详了半天,才彼此认出对方。三个人紧紧相拥,泪流满面。“你还活着啊!”“我以为你早死了!”李作立哽咽着对李景洲说。

            原来,抗战结束后,59军被编入第三绥靖区,整编后驻防山东台儿庄,李景洲以伤残军人的身份调往重庆沙坪坝区军政部陆军医院参加后勤工作。李景洲在医院工作期间,与同在一单位做工的任柏清相识并结婚。1950年春天,重庆地区土改时,李景洲被安排到长寿县橡胶厂工作,妻子在街上摆个烟摊补贴家用。1958年,李景洲落户到长寿农村,两年后迁至河南老家。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李景洲总是沉默寡言,村民只知道他年轻时当过兵,左臂负过枪伤。直到《血战台儿庄》播映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事迹开始宣传,很多村民才知道老人当年曾参加过台儿庄战役,他是所在连队里仅存活下来的几个士兵之一。

            2001年3月20日,李景洲在沁阳市杨庄村病逝,享年86岁。追悼会上,有人这样评价李景洲:李景洲从军的那些年月,适逢中华民族的危难关头,一入伍就奔赴抗日最前线。在59军(初为29军)那段日子里,作为当时中国政府最基层的抗日战斗人员,他经历了喜峰口之战、卢沟桥事件、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战役。李景洲在抗日战场上穿越枪林弹雨,沐浴硝烟弥漫,出生入死并幸存下来,可谓功勋卓著,后人唯一要做到的就是不能再忘却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