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Portal
  • 老区简介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 调查研究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老区人物
  • 老区风光
  • 站内检索:

    修武老区农业发展的带头人—— 记河南省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同志

    2015-6-5 10:20| 发布者: laoquw| 查看: 7445| 评论: 0|原作者: 张小明 闫青海|来自: 修武老促会

    摘要: 杨法谊,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修武县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该同志在身患严重股骨头坏死病的情况下,仍坚持把农田当作工作间,把丰产丰收作为每天的追求,《光明日报》以“精神硬骨头 ...

        杨法谊,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修武县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该同志在身患严重股骨头坏死病的情况下,仍坚持把农田当作工作间,把丰产丰收作为每天的追求,《光明日报》以“精神硬骨头”为题在头版头条对他的感人事迹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他把“粮食产量最高、果蔬品质最好”作为每天工作的目标,粮食高产创建连续5年创造了16项全国纪录,使修武这个农业小县已跻身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特别是去年的小麦高产攻关田实收单产达到821.7公斤,一举跨越800公斤大关,实现了我国冬小麦单产的历史性突破。2013年5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视察修武时,对他矢志不渝抓粮食生产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农民日报》《经济日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对他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十大三农新闻人物”、“河南好人”、“河南省农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感动焦作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对农业工作专心又痴迷。2007年上任伊始,面对修武县老区农业无特色、无亮点的现状,他勇重任,提出了“粮食单产最高、果蔬品质最好”的高远目标,自我加压、勇争一流,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最精最好。他对农业不止是用了心,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能,他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常常白天下乡查看指导,晚上还要对一天的工作总结回顾,反复思考高产配套技术中的不足;在他眼里,措施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深入一线、查漏补缺是他每天的要务。他经常深更半夜打电话给几个业务骨干,探讨第二天一早急需要落实的工作方案是否科学,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粮食要高产,施肥均匀很关键,他亲自抱着肥料在田间多次试撒,总结出“甩手横撒施肥法”,彻底改变了农民传统撒肥不匀的难题。他创新的“宽窄行精播”技术,使种子播撒更均匀,已在修武全面推广。他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小麦高产八句话”、“微灌补墒苗齐法”等十余项技术,为刷新粮食高产纪录、实现高产创建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苦心钻研业务知识,成为农业中的行家里手,比业务人员还懂业务,比技术人员还懂技术,是专家眼中的专家!所以他一到基层,就会被农民团团围住,因为他们知道:庄稼事难不倒杨局长,他什么都懂!去年五月上旬,技术人员黄玉莲在周庄乡孟村下乡时,发现该村示范户王庆玉的麦田“一喷三防”后,出现了畦中间麦叶发黄的问题,虽然她干植保技工作多年,但这样的问题还是头一次遇到。偏偏这块地种的是周麦育种人送来展示的最好品种。为了让正在输液的杨局长好好休息,黄玉莲暗地里请来市植保专家现场会诊:既不像病害、又不是虫害,用药兑水的浓度又合理,最后还是找不到真正的病因,急得她心魂不定、不知所措。这时,不知杨局长生病的王庆玉悄悄地拨通了他的电话。正在医院输液的他得知后,自己偷偷拔掉针头,立即赶到现场,通过详询示范户用药用肥情况后,断定是中了药害:在田埂上行走喷药时,因为畦子比较窄,中间四五垄麦子被来回喷洒了两遍,加上喷药时要挥大臂甩喷杆,回摆时还有个停顿,这一甩一顿,使重复喷洒部位的受药量多了好几倍,叶片受不了就发黄了。时间就是生命,他一边派车上县城去买缓解药害的“芸大120”,一边叮嘱王庆玉回家拉水拿壶,一直拖着病体现场指挥喷药补救。大家多次劝他回去休息,可他说:“这块地太重要了,不敢再出现一丝错误,我要亲眼看着把药施好才能走!”,在场的人都被他的言行感动了,王庆玉和他妻子背着药壶在田间小心翼翼地喷洒,就像是求到了灵丹妙药来拯救自己孩子的生命一样认真,他们默默地以行动来表达对杨局长的感谢和尊敬。也就是这块地,在他的精心指导下,穗子又多又大、籽粒又饱又满,赢得了各级小麦专家的高度评价,就连育种人也惊呼,自己的品种来修武取得了魔法般的丰收!也就是这块地,迎来了周边县市络绎不绝的观摩团队,迎来了全省的小麦高产现场会!

        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工作间”。作为农业部门的负责人,除了开会和在办公室以最快捷的速度处理日常事务外,他把多争取的每分每秒都用在下乡上。长期辛苦奔波和过度劳累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股骨头坏死病,但他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仍坚守在田野中。由于腿疼不能长时间站立和行走,他总是随车带着小板凳下乡,农民都亲切地叫他“板凳局长”。他从来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特别是去年国庆节前后,人们都忙着休闲度假,他却一连二十多天穿梭在26个村的重点示范田,一次次催促上农家肥、一遍遍强调用深耕犁、一句句叮嘱要控播量,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每天200多公里的颠簸,正常人转一天累得骨头像散架一样难受,可想而知,他承受的痛苦有多重!看他一身灰头土脸,拖着个病腿有时连站起来都困难,大伙都心疼地劝他休息,可他却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为了不让明年收获时后悔,我现在就是舍了命也得把麦播基础抓好!”。

        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每遇气候恶劣的灾害天气,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高产示范田的农作物。他总会在风灾暴雨前,第一时间出现在田间地头,掌握第一手资料。那是2011年7月19日下大雨,他和司机从市里开会回来,路过示范户张小新的示范田时,发现这块田里有积水,他一面叫司机从车上拿铁锹,一面打电话给张小新,让赶快来地看看。没等张小新赶来,他已挽起裤腿,拿着铁锹冒着大雨下地排水了。那天晚上回到家,他彻夜难眠。天还没有亮,他又一个人骑自行车直奔乡下,把全县示范田察看了一遍。早上一上班,他又带领技术人员来到早上发现的受灾地块,挨门逐户帮助农民疏渠排水,确保了秋作物正常生长。在过去的8年多时间里,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跟这些农户们在一起。农户们有什么困难也都第一时间告诉杨法谊,他从来都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忙。高级农艺师王爱萍翻开记事本大致数了数,去年光她陪杨局长下乡的天数就有185天!为了让身边的工作人员休息好,他特意安排三名司机、三个技术员轮流陪他下乡跑,别人都能轮流歇,而他自己却连一天也不愿多休息!

        时时刻刻心系农民群众。他把农民的需求放在心中最高处,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里最深处。每年他都争取有关项目资金,想法为科技示范户免费发放新型农药、优质种子和肥料等。他手机中储存有400多个农户的电话号码,这是他和农民“零距离”沟通的“连心桥”,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高速路”。哪块地该浇水了、该打药了,他都及时与示范户联系;哪个示范户有病了,他一定买来补品送到家中;哪个示范户家中有困难了,他都千方百计帮助,甚至有些群众连协调婆媳、父子关系这些事也向他求助。他工作不分内外,有的地块需要打井,他主动联系水利部门协调解决;有些种粮大户需要购置大型农机具,他又与农机部门沟通帮忙。他全身心融于群众中,与农民无话不谈,真正成了农民的“贴心人”。他乘坐的工作车后备厢里总是存放着新型农药、微肥等农资,以便下乡随时推广给农民用。2013年4月19日的那场百年不遇的极端倒春寒天气,修武很多农业人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他多次与省市专家联系沟通,探讨应对措施,最后确定及时浇水是最佳增温办法。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让麦田都浇上水,他一方面通知各乡镇抓紧发动群众,另一方面给示范户打电话、发短信,并深入田间发动示范户浇水。那两天,气温骤然从20多度下降到0度,有些示范户嫌冷怕麻烦不愿浇水,他不厌其烦地跑到农户家里做思想工作。一天傍晚,当他在王屯乡周流村发现该村示范户范改朝家的小麦还没浇水,立即前去了解情况,原来范改朝本人有事外出,家里只剩下媳妇和两位老人。他立即帮忙联系电工,又动员邻村的示范户连夜过来帮忙,他不顾天冷腿疼一直忙到第二天黎明,地浇完时,他拄着铁锨,两条泥腿却抬不动了,范改朝的家人把他搀扶上车时,抓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杨局长,啥也不说了,有你这样的好干部领着干,俺家就是豁出命也要把示范田种好!”。从4月下旬到5月,全国就有30多批次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专家纷纷前去修武,看着群体大、长势健壮的麦田,他们都很惊奇:“倒春寒让很多地方小麦都受到冻害,为什么在修武却看不到呢?真是不可思议啊!”就是在这样的大灾之年,修武县的小麦高产创建又创下3项全国纪录。

        高产示范户王聚财说:“我觉得杨局长既是领导,又是专家,更像个农民。现在一提到杨局长,我就会想起焦裕禄。他就是我们身边的焦裕禄!这样的干部越多越好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