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Portal
  • 老区简介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 调查研究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老区人物
  • 老区风光
  • 站内检索:

    如何做好老区宣传工作

    2015-9-25 09:16| 发布者: laoquw| 查看: 2072| 评论: 0|原作者: 漆志恒|来自: 中国老区网

    摘要: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已过去10天,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热度仍然没有减低。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齐聚北京,举办老区宣传报道工作研讨会,探讨如何弘扬老区抗战精神,搞好老区宣传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借 ...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已过去10天,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热度仍然没有减低。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齐聚北京,举办老区宣传报道工作研讨会,探讨如何弘扬老区抗战精神,搞好老区宣传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借此机会,我想结合《中国老区建设》的工作,就如何搞好宣传工作的认识,向各位领导、同志们作一汇报。

      一、老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关于老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我在今年6月份聊城会议上已作过一些粗浅的阐释,这里还想重复强调一下,在促进老区发展的事业中,宣传工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多年来,老促会组织为促进老区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为老区引进项目和资金,解决老区人民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实际困难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我们认为,老促会最大的成就在于推动国家政策向老区倾斜。如今,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的领导下,专门针对老区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振兴老区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其中,老区宣传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老区的振兴和发展,老区的全面小康,在一定程度上靠的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靠的是党和国家强有力的领导和大力支持。振兴老区发展的主力军是老区广大干部群众。老促会的作用在于促进和推动,促进和推动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在推动老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如何做好老区宣传工作

      1. 使命感、目的性是老区宣传工作的灵魂

      崇高的使命感、明确的目的性是搞好老区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那么,对于老区宣传工作来说,使命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老区宣传工作的使命就是为老区鼓与呼,让全社会关注老区、支持老区,目的就是使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关心老区人民的福祉。今年春节期间,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现实是,许多革命老区还处在欠发达状态,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这就要求我们以强烈的使命感、明确的目的性,投入到老区建设事业中去。

      饮水思源。作为老区宣传工作者,我们对老区的感情,对老区建设事业的忠诚,毋庸置疑。在如何把我们的感情、忠诚转化为有效地推动老区发展的力量上,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过怀疑,但对使命的坚守却从未动摇。

      20多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地推动国家政策向老区倾斜,理直气壮地呼吁把老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我们的回报是巨大的。近几年,《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规划的陆续出台就是对我们工作努力的最大褒奖。

      正是崇高的使命感,明确的目的性,让《中国老区建设》的同志们始终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上,不遗余力地为老区鼓与呼,千方百计地扩大老区的影响,与老区人民及老区工作者一道见证了老区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老区建设》也成长为老区人民欢迎、老区工作者支持、党和国家认可的老区宣传主阵地。

      2. 政治性、政策性的准确把握是老区宣传工作的生命线

      宣传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宣传工作是“为了提高人民的觉悟,为了达到万众一心,以争取革命的胜利。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宣传工作肩负着提高觉悟、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发动群众、凝聚力量,推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使命。我党历来非常重视宣传工作。把握正确的政治性、政策性,一直是我们广大宣传工作者的光荣传统,也是党和国家对所有的宣传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在遵守和坚持宣传工作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上,有些人存在着认识误区,以为只有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才有着对宣传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的约束和管制,其实,所有的宣传都是为着某一群人、某一个利益集团服务的,都要接受某种利益诉求、道德规范、法律的制约和管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就是今天在西方那些所谓的私营媒体集团,所谓的自由媒体人,无不是为其所服务的阶层、阶级代言,无不是为其所忠于的、所崇尚的价值观说话的。某些看起来没有政治立场的娱乐小报、花边电视台,也是为其拜金主义服务的。而代表着最广大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媒体,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宣传国家振兴发展的努力,为最广大人民群众代言,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准确的政策把握,是我们宣传工作的生命线。老区宣传工作更是如此。

      有利于促进老区发展,有利于促进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老区宣传工作政治性的体现。

      政策性表现在对党和国家在有关老区建设的政策的宣传上要及时准确,将党和国家有关老区发展的方针和惠民政策及时传递给老区人民,以鼓舞他们建设发展的信心。

      政策性还表现在将老区人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传递给政策制定部门及社会各界,以促使更多有利于老区发展的政策出台,促使更多的人关心老区、支持老区。

      政治性和政策性还体现在,在老区建设中“帮忙不添乱”,不给老区人民添乱,也不给党委、政府添乱,这样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宣传,才是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有利于老区人民的宣传。

      政治性和政策性的准确把握,还体现在,敢说真话,敢于直面老区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把这一条和“帮忙不添乱”结合起来,政治性和政策性的把握,关键在于出发点。看出发点是善意的、促使问题解决的,还是恶意的、以哗众取宠为目的的。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客观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面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宣传工作者面临的选择是撕开伤口给人看,还是修复伤口伴人行。撕开伤口,制造的只能是悲剧;修复伤口,拭去眼泪,带来的是温暖,是和谐,是进步的动力、前进的勇气。

      2003年7月,仪陇县老促会经过认真调查,向《中国老区建设》反映了仪陇老区严重缺水的状况,《中国老区建设》很快在“老区呼声”栏目中刊发了此文,引起广泛关注。中国老促会联合新华社记者进行了深入调研,以内参方式上报党中央,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作出批示:“要切实帮助老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宣传范例。其实在我们记者调查中,发现仪陇存在的困难远不止缺水这一项,可以说各个方面都非常困难。群众有期盼,也有怨气。地方政府有压力,但能力不足。如果在报道中,不加选择、不加区分地展示,一来问题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二来如果是一篇问题的全面呈现,担心动摇信心,引发不满情绪。从解决饮水难入手,仪陇老区群众所面临的许许多多困难,都逐渐递次得到解决。而受惠于时任总书记批示的老区又远不止仪陇。表达诉求,法乎其上,取乎其中。反映问题,突出重点,带动其他。宣传工作,技巧上的运用,这里就不展开了,但说到底,政治性、政策性的准确把握,是宣传工作能不能取得实际成果的关键所在。

      一些政策尺度掌握不准、没有水平的宣传,不仅对老区发展毫无用处,甚至会形成乱象,造成负面影响。

      就《中国老区建设》而言,对政治性和政策性的准确把握,是体现这本刊物专业性的重要标尺。什么是有水平的老区宣传呢?就是要多向老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传递正能量,力避负能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政治思考力和政策领悟力。对于国家政策,我们衷心拥护,并将党中央对老区的关怀传递出去,鼓舞人心,而不应面对困难就泄气,埋怨,搞乱人心。

      政治性和政策性的准确把握,不仅仅是针对某一栏目而言的,而是贯穿于整个宣传工作之中的,不论是稿件择选、编辑,还是活动的举办,其他宣传方式的推行,都不能打破这个底线。如果对政治性、政策性缺乏准确的把握,许多工作将成为无用功,难以展开,甚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很多优秀的媒体落入日益艰难的生存状态中,甚至完全丧失话语权,原因之一就是打破了底线。

      媒体不仅应“守土有责”,也不要羞于成为“喉舌”和“工具”,关键是“喉舌”“工具”为谁所用。如果是为人民所用、为党所用、为国家所用,就会在时代的浪潮中,在现实生活中贡献出力量。这样的媒体才不会被人民、党和国家摒弃在外。作为国家公开出版的媒体,更要牢记自己不是“自媒体”,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党和国家负责,对时代负责。

      那么应该如何负责?这就要求我们在宣传工作中,少一点本位虚荣心,少一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为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立场和使命。

      宣传工作,是为了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还是为了博人眼球,多赚点钱,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一点并非所有媒体人的认识都是清楚的,而《中国老区建设》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的认识从没动摇过。

      《中国老区建设》无论哪个板块,都以政治性和政策性的准确把握为前提,突出老区特色,做到不碰线,不触底,也不人云亦云。

      3. 紧跟时代、服务生活、服务群众使老区宣传工作得道多助

      作为媒体,首先要对自身工作性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们的认识是,媒体是服务性的行业岗位,媒体人所做的是服务性的工作。关于这一点,道理虽然很浅显,要做到却并不容易。那些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媒体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并不鲜见。

      而《中国老区建设》不同,自诞生之日起,她就把自己定位在服务上。服务于老区人民,服务于老区建设事业,服务于老促会工作,这一认识是非常清晰并且坚持始终的。这与前面所阐述的使命感、目的性也是密切相连的。

      认识指导行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于全心全意为老区发展服务的认识,《中国老区建设》形成了自身有别于很多媒体的服务型工作风格。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是编辑、记者,是记录者、思考者、探索者,更是老区工作中的普通一兵,是老区人民和老区工作者的勤务兵。这就要求我们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一专多能,要求我们所有工作都要实现分工不分家,要求我们面对所有有利于老区发展的工作时,都能将其当作分内事来做。所以,有老促会领导夸赞画报社是老区在北京不挂牌的办事处。

      为人民办事,为老区建设服务,不仅仅是我们的工作风格,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得道多助的根本原因所在。就刊物而言,紧跟时代,服务生活,服务群众,是其服务性功能最直接的表现。正是这种服务精神,使我们真正成为老区建设事业中的一员,使我们得以植根于广袤的老区沃土,茁壮成长。

      在宣传工作中,《中国老区建设》始终坚持以当代的眼光去观照老区。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老区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顺利完成。为了契合这一时代主题,我们专门开辟了“全面小康看老区”系列报道,旨在刊登一些老区建设过程中可供学习的好经验、好方法,给更多的老区提供借鉴。

      在这个栏目中,我们所选取的,往往都是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小问题。有的同志认为,解决这一个个小问题,能有什么用?无数个小问题能形成大问题,反过来,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最终,老区建设的大问题也就解决了。

      我们在选稿、编辑工作中,从来不惧把故事说小,因为,群众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正是这么一个个小问题。这些问题,才最能反映老区人民的真实生活。

      注重小的同时,还要注重实用价值,要可供借鉴。例如,在“老区呼声”栏目中,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些反映问题比较具体的呼声,这样才能突出目的性,才能促使问题得到更快的解决。而那些眉毛胡子一把抓,各方面问题都想陈述、想解决的,却反而难有成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改变大局,需从小处着手。在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无名墓碑,上面写着:“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正是这段话改变了曼德拉,让他从改变自身开始,最终改变了整个南非。

      反映问题不怕小,语言上也不怕平实。

      为什么一些刊物不受欢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接地气”,或者通篇的领导讲话,口号式的宣扬,展望着一时够不着的未来,或者罗列一些艰涩的学者文章,难读难懂。

      《中国老区建设》注重深入田间地头,在老区人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找诉求、展新貌,将一个真实的老区展示在人们面前,力求更多的人认识真正的老区。

      百姓的语言就是最好的语言。《中国老区建设》所追求的,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最贴近时代、最贴近百姓生活的事情说出来,在和老百姓拉家常的氛围里,为解决老区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出点子、想主意。

      《中国老区建设》目前共设有言论、通讯、红色经典三大板块,16个栏目。言论栏目主要由“官员在线”“学者评说”“百姓观点”“卷首语”构成。

      “官员在线”从不刊登长篇大论,大话空话,而着重关注老区建设一线指挥员的心声,通过这种方式来坚持主旋律,引导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这个栏目也起到了一定的记录作用,官员所说的话,都是面向老区所作的承诺,也算是立言存照。这样就把媒体宣传工作和实际促进结合了起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老区建设》的实用性和服务性。

      “学者评说”语言力避艰涩,更不允许生搬硬造一些所谓“学术词语”,而要选择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群众中有英雄,有伟大的思想,“百姓观点”是发出群众声音的地方。

      “卷首语”是本刊观点和导向的体现。

      以上四个栏目共同构成了言论板块。他们声音虽然不同,目标却始终同一,那就是推动老区的发展。

      《中国老区建设》通讯板块,主要由“特别策划”“老区广角”构成,通过“老区观察”“调查研究”“老区报道”“老区人物”“老区呼声”“老促会园地”等子栏目,从不同的角度关注老区,不仅仅关注老区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奔小康的成绩,也不回避问题,直面困难,努力为发展中的老区提供全景视角。

      红色经典板块主要由“难忘岁月”“收藏老区”“红色之旅”构成。

      “难忘岁月”栏目重在挖掘那些感人的、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红色之旅”展现了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收藏老区”则睹物思史,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三个栏目各有侧重,努力将精神传承与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倡导结合在一起。

      以上这些栏目,共同构成了《中国老区建设》红色期刊的形象,体现了我们全心全意为老区服务的目的。《中国老区建设》是一个窗口,一个读懂老区的窗口,一个读懂中国的窗口。要想读懂中国,必先了解老区,要想了解老区,必读《中国老区建设》。

      宣传工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群众的基础是我们作为媒体的专业性。在老区问题上,很多刊物的报道容易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老区这个领域中去,代人发言也就总说不到点子上。而我们虽然身在办公室,心却始终和老区人民在一起,每日的所思、所想就是如何有利于老区发展,正因如此,我们对老区人民所思、所求才能感同身受,“我们就是老区人”是融于血液的认识,所以我们下笔很少跑题,很少走调。

      回过头,也正是因为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融入老区事业。我们也获得了老区人民无私的关爱、支持和信任。在刊物最艰难的时候,正是包括在座诸位领导在内的广大老区干部群众无私的帮助和支持,才使我们渡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革命老区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热土,老区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全国各地老促会是我们办好刊物的坚强后盾。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能更好地为老区服务,为老区代言。

      4. 丰富老区宣传工作的手段是老区宣传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但报刊仍是老区宣传工作的主阵地

      随着信息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中国老区建设》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信息传播新时代,《中国老区建设》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鼓励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我们开办了中国老区网,已运行近十年。据中国知网反馈,2014年中国老区建设网络版内容被全球5049个各类研究机构使用,分布在7个国家和地区。今天,我们又开通了《中国老区建设》微信平台,这一短平快的手机新媒体平台使信息传递更及时,拉近了我们与老区人民的距离,同时也必将促进与各地老促会和老区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只是开端,接下来,我们将采用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形式,不断丰富老区宣传手段。

      开发新媒体,并不代表纸媒“退役”,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报刊仍将是老区宣传工作的主阵地。

      目前《中国老区建设》在老区宣传领域里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媒体虽然具有短平快、互动性强等优势,但在权威性和公信力上,目前还无法取代纸媒。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都清楚,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规范而有序的管理、历时经年的锻炼和培养、专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使得传统媒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从业队伍,这是目前我们国家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结合主流受众更加偏好稳重、严谨的信息接受习惯,新媒体虽然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冲击,但并没能从根本上撼动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对于老区而言,每月一本(或每日一张)经过热爱老区的专业队伍精心筛选编纂的为老区量身定制的期刊,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对于新媒体,纸媒相对宽松的时间要求保证了可以就一个话题,进行多方面的充分展现和探讨。通俗地说,就是可以掰开了、揉碎了,把事说清,把理说透。专心致志地与自己所服务的对象交朋友,出主意,为自己所服务的对象立言。例如,年初发生的“倒奶杀牛”事件,引起了诸多媒体的报道,大多数网络媒体不过是报道了。《中国老区建设》则从另一视角出发,经过深刻思考,推出了一篇题为《“倒奶杀牛”,一次非典型供给过剩事件?》的报道,引导读者思索“三农”政策是否存在缺失,以及如何解决,读者反响强烈。

      面对更加复杂的信息环境,更加白热化的媒体竞争,《中国老区建设》要时刻保持清醒,坚守使命。以纸媒为主阵地,以数字媒体为辅助手段,不断创新老区宣传工作。

      放眼全国老区,《中国老区建设》还有空白地区。这主要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是我们的失职,也是老区宣传工作的薄弱点。道理很简单,增强老区意识,提高老区地位,扩大老区影响,是进一步促进老区发展的必要前提。如果一个地区,老区宣传工作深入不进去,老区意识不能成为主流意识,无论何种宣传手段,都难以发挥作用。至少在现阶段,《中国老区建设》还算是相对成熟、最符合老区实际需要的宣传阵地。我们恳切地期望各地老促会和广大老区干部群众监督我们,帮助我们,支持我们。共有共办,一起把这份老区人自己的刊物办好!

      老区在发展,老区宣传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明确了这个认识,宣传方式、媒体存在的形态就不再那么重要。因为无论哪种形态,哪种方式,最终都是由人去实现的。老区人民应始终拥有自己的话语平台,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专门服务于老区建设事业的强大舆论宣传队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