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Portal
  • 老区简介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 调查研究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老区人物
  • 老区风光
  • 站内检索:

    精准扶贫才能消除怪象

    2014-2-11 08:43| 发布者: laoquw| 查看: 1759| 评论: 0|原作者: 纪玉|来自: 焦作日报

    摘要: 扶贫扶出了怪象说明,原有的扶贫机制必须得到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怎么用、用在谁身上、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要有精准性,要用在对的人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 我国贫困人口有多少?根据 ...
          扶贫扶出了怪象说明,原有的扶贫机制必须得到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怎么用、用在谁身上、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要有精准性,要用在对的人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
         
          我国贫困人口有多少?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截至2012年年底,这个数字是9899万人。面对近1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的现实,如何让更多人摆脱贫困状态、共享发展成果,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扶贫工作出现的种种怪象,不时夺人眼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比如,一些贫困县建起了豪华政府办公楼,“穷县”与“豪楼”的对比十分刺眼;再比如,为了争得贫困县的“帽子”、获得优惠政策,一些地方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将成功“申贫”视为政绩;为了保住“贫困帽子”背后的利益,一些贫困地区走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更有甚者,认为脱贫速度和规模都要有“规划”才行,否则,没有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帽子”就保不住了……

          这些怪象都说明,原有的扶贫机制必须得到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怎么用、用在谁身上、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要有精准性,要用在对的人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

          新华社授权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等,都很有针对性。

          我国的贫困人口数据是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抽样调查而来,全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尚不能对所有的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仅通过基层政府上报来确定贫困户,难以鉴别,容易弄虚作假。

          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精准识别贫困人群,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不同的致贫原因,建立起全国性的信息系统,对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具体了解谁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才能知道怎么帮。贫困县的“帽子”也能给得更准确,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和地方获得支持。

          一些地方不想摘掉“贫困帽子”,是为了背后的利益,也在于官员考核机制亟须“补漏”。如果以GDP论英雄,而不看扶贫工作的成效,官员的工作重点当然会发生偏差。既然做不好也没什么后果,就很可能只看重“贫困帽子”带来的好处,并以此来换取政绩,甚至不愿“脱贫”。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现在,我国客观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一些县的经济指标上去了,但是老百姓得到的好处并不明显。”《意见》提出,贫困县的考核机制将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这也是让官员专注于扶贫开发的正向激励。同样,扶贫做不好,应有明确的责任归属;出现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侵吞扶贫资金等现象,更要让责任人依法受到惩处。

          扶贫的精准性,不仅体现在扶贫对象的识别和扶贫资金的使用上,而且要通过机制的调整,使权责统一、监督到位。唯此,我们才能消除种种扶贫怪象产生的土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