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Portal
  • 老区简介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 调查研究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老区人物
  • 老区风光
  • 站内检索:

    孟州市老区岩山村情况调查

    2013-8-21 17:36| 发布者: laoquw| 查看: 2912| 评论: 0

    摘要: 孟州市石庄乡岩山村位于孟州市西北部,处在济源与孟州 市边界的分水岭上,为孟州市最高处。

    孟州市石庄乡岩山村位于孟州市西北部,处在济源与孟州市边界的分水岭上,为孟州市最高处。全村600多口人,党员 20个(其中女党员6个),1050亩耕地。

    岩山村属于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和牺牲。早在1939年春,这里就建立了中共孟县县委岩山区分 委。1941年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由于白色恐怖更为严重,19428月,中共孟县县委被迫移驻岩山村。在恶劣环 境下,又值灾荒,该村的党员和群众紧密配合县委坚持对日、伪、顽斗争,并先后建了8个地下交通站和数个情报站。当时 的主要任务是为我党输送干部,掩护我党部队过境,营救同 志,打入敌人内部,了解敌情,传送情报,配合我八路军打击敌人。194547日在该村建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孟县第一届县政府——孟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县人民武装大队等。在此期

    间,该村多次受到袭击骚扰。直到194594日孟县第一次解 放,县委、政府才迁入县城。据了解,该村在抗日战争期间,损失严重,被打死9人,其中党员1人。被烧毁房屋数十间,烧 毁窑洞数十孔(窑洞内东西和门窗)。

    岩山村地处岭脊,生产条件较差,素有三沟五岭一道 梁之称。历史上十年九旱,粮食生产收成很低,解放初,每 亩小麦仅100多斤。后经兴修水利,改善品种、粮食产量直线 提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承包经营的实行, 小麦亩产达到800斤。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比以前有明显提高,半数以上家庭盖起了新房,群众的温 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成本加大, 农产品价格连年下降,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到去年底,该村的人均收入仅有700元,还处在贫困线以下。

    从调查情况看,该村经济发展步伐不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该村地处县、市边缘的偏 僻岭区,交通、信息闭塞,村民文化素质较低,科技信息不 灵。村里18岁至60岁的劳动力230多人中,高中毕业的仅有60 多人,且多为文化革命中的毕业生,其佘大多为初中毕业或小 学毕业,甚至还有一些人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由于缺少文化科 学知识,对市场经济、商品知识了解甚少,不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该村以农业为 主,而且基本上是单一的种植业。村民收入构成中,人均种植 粮食面积1.2亩,年收入230元,占33%;种植苹果人均约半 亩,收入为420元,占60%养殖等其它收入50元,占7%。在 种植业中,品种也比较单调,种植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 米,价格不高,经济效益不好。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由于这里 犮畏较晚,技术落后,品种老化,更新步伐慢,效益也不理想,每亩收入好的1000多元,差的500元,有个别户因不懂经 营,管理不善,收入不高,将果树刨掉。三是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比较困难。首先是人畜饮水困难,1974年打了一眼丼, 1989年已坍塌,虽经多次修理,现在不能使用,村民生活用水无法解决。其次水利设施不配套且损坏严重。该村处在引沁济 漭渠下游,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农业用水,在上级的支持下也修建了一些水利设施,80年代后,由于设施老化,且 年久失修,加之在下游,支渠以下渠道又不配套,损坏严重,基本报废。去年春旱,小麦减产百分之四十,夏旱使秋粮有近 半数绝收。四是全村土地都是小块山坡或梯田,沟壑多,水土 流失严重。根据岩山村目前的情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确有很多困难。

    在与该村的干部群众座谈中,我们也感到,尽管目前这个 村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优势。首先该村有一个团结务实、村民信任的两委班子,村里的群众 勤劳朴实,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 前提;其次该村的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全村人均耕地1.74亩, 而且土质较好,只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加快发展大有希 望;其三该村还有大量的小片荒沟凹地,是发展林果和养殖的好条件。要改变目前的落实状况,我们认为首要的是转变观 念,理清思路,从本地实际出发,应重点做好以下四篇文章: 第一要下决心做好调整种植结构这篇文章。目前该村的1050亩 耕地中,除人均半亩果园外,70%多的耕地依然是多年一贯 制,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制约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这状况必须尽快改变。要由

    以前的以种植粮食为主改为种植经济作物为主,把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第二,要做好大力发展林 果业这篇文章。发展林果业要从两个方面抓起,一是对现有的 人均半亩果园,加快品种更新步伐,强化管理技术,使之发挥更大的潜能;二是利用零星的荒沟荒坡,发展干鲜杂果和适宜 本地生长的经济林木,一方面可以改善植被,另一方面可以增 加收入;第三,要积极做好发展养殖牛、羊、鸡等养殖业这篇文章。这个村的荒废土地较多,沟底还有一定的水资源,具有 发展养殖业的条件,可以利用这些闲置资源,统一规划,分散 饲养,多方面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第四,要继续做好改善生产条件这篇文章。这个村虽然处在岭区,但是经过多年的努 力,村里有一半耕地已具备了灌溉条件,但是由于缺乏水源, 致使该村常年用水没有保证,经常因干旱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因此,解决水源问题是这个村的一项紧迫任务。主要是打 井、修渠、建提灌站以及搞一些水保工程,充分利用地下水和 引沁渠的水资源。该村两委已作了初步规划,但因需投入大量资金,光靠群众筹集,困难确实很大,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给 予必要的扶持与帮助,使这个村能够尽快步入脱贫致富的健康 发展轨道。

     

     

                                        20036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