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Portal
  • 老区简介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 调查研究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老区人物
  • 老区风光
  • 站内检索:

    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2013-8-22 10:30| 发布者: laoquw| 查看: 2330| 评论: 0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市广大农民在农村深化改革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建立起了一批又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 ...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市广大农民在农村深化改革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建立起了一批又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群众性经济组织,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的生产经营找到了一条新途径。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成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去年冬季,市老促会对这一新生事物作了深入了解。

    一、发展现状

    我市农村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较好,历来有合作互助传统。农村改革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后,普遍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土地经营分散、市场信息不灵、群众买难卖难等。一些农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解决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必须在转变经营方式的同时,联合起来,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基于这一认识,许多农民围绕本地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积极创新,大胆实践,使全市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如雨后春笋般地迅猛发展起来。使农户生产经营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成为进一步激活农村生产力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各地不断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规范,逐步使不少专业合作社收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效果。近几年来,市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促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截至2011年,全市共建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788个。其中,创国家级示范社5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创省级示范社68个,创市级示范社500个,比上年增加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价值累计达到5500多万元,为成员降低生产成本650多万元;统一销售各类农产品6.5万多吨,为成员增加收入2800多万元;每个成员平均获得年盈余返还和股金分红530元,最高的农户年盈余返还和股金分红达到1.5万元,成员户均节本增收1600余元,成员户收入比非成员户收入高出22%以上,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被确定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试点市。

    二、基本做法

    (一)领导重视,强力扶持。市委、市政府对我市老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高度重视,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市财政从2005年起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对市级示范社基础设施建设、注册登记、人员培训、商标注册和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认证等给予适当补助。各县级财政近年来也都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给予积极支持。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累计达到1500余万元。多数合作社聘请的技术人员工资也由政府埋单。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远程教育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合作经济的基本知识、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和优秀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意识,增强各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2005年以来,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宣传文章150余篇;在《焦作农业信息网》上开设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专栏;中央电视台多次在《新闻联播》节目报道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消息;全国有十多个省市、全省十七个省辖市先后组织到我市考察、交流发展合作社的经验;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我省期间在我市视察了博爱县海林葡萄专业合作社、修武县协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和温县铁棍山药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并在视察温县伟康公司铁棍山药种植基地时,称赞说:“这种模式是不错的,这应该是现在中国农民的模式。”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实践表明,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让示范社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是一条促进合作社加快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路子。依据《焦作市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管理办法》,市政府每年将辐射带动能力强、内部管理规范、社员增收明显的公司化合作社树为典型,并命名为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示范作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效果。按照对示范社实行动态管理的办法,对达不到标准的合作社取消了市级示范社称号。经过重新认定目前符合条件的市级示范社500家,被农业部和省农业厅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分别为5家和68家。

    (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为了使合作社建立之初就步入规范化良性发展轨道,我市2005年初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编制了《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材料汇编》,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在制度、管理、组织上对合作社进行规范。出台了《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管理办法》、《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认定及管理办法》、《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试行)》和《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流程图,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负责合作社日常事务及监督管理,重大事项由成员大会集体决定,要求合作社独立建帐,规范会计核算,定期向成员公布财务状况,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合作社年终盈余要在提取风险金、公积金、公益金后,按股金额和交易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筹分配,按交易额分配的利润原则上应高于可分配利润的60%,充分调动理事会人员和一般成员两方面的积极性。

    三、主要成效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老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机制不断规范的特点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促进了农村产业化发展。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活动,一是推动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以合作社为主体,将农户的承包田承租过来,集中转包给合作社成员,开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温县国盛蔬菜专业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先后在祥云镇大尚村和番田镇后峻山村租用农户承包地共1809亩,和温县众城蔬菜专业合作社一起建成了目前河南省最大的供港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面积达到5000余亩,年创利润900多万元。据统计,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26万亩,其中以合作社为载体推动土地流转5.8万余亩,占总流转面积的22%。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数达到239个,形成了一批蔬菜、水果、食用菌、四大怀药、肉鸡、生猪等产业集聚区和特色种养带。二是推动了农业品牌化发展。以合作社为主体,在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创建农产品品牌,扩大了市场份额。武陟县禾丰绿色稻米产销专业合作社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注册的“菡香”牌大米获省名牌农产品称号,产品上到了人民大会堂的餐桌,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焦作市孟香果蔬专业合作社注册的“顶花带刺”、“孟香”黄瓜苦瓜商标,以良好的品质迅速打开了郑州、洛阳、西安等地市场,标准大棚年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三是推动了农业标准化发展。合作社将全体成员集中起来,通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商标注册,有效克服了农户分散经营无法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的弊端,提高了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

    二、提高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合作社由于积极开拓市场,集中统一销售社员的产品,使社员的组织程度得到提高,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博爱县富源养殖合作社有153户成员入社,其中七组73户,九组61户全组成员自愿联合认购股金,推选群众代表参与管理,成员入股金额达到180.5万元,形成每股5000元的大型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合作社抗风险能力。为促使生猪养殖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在统一种源上,合作社与东方正大种猪厂、湖北龙王种猪厂签订了长期供种合同,由合作社统一选购种猪并发放到每个成员,减少了疾病的外来侵袭,提高了生猪成活率;统一供料,由合作社按成本价格统一配料供料,既保证了饲料质量,又节约了饲养成本,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成员减少生产支出35万余元;在饲养过程中,组织技术人员及时做好生猪的免疫、检疫、疾病监测等,做到统一防治病害,提升生猪质量;统一收购标准,指导成员进行标准化生产,由合作社统一对外签订销售合同,统一组织对外销售,合作社每年可组织销售生猪2.7万头,每公斤较市场价高0.20.3元;在统一组织成员的农田生产上,为减轻成员负担,成员承包地的小麦玉米收割,平时浇地、打药都由合作社组织,费用由合作社按股承担。2008年的一场雨雪灾害,成为农民不堪回首的记忆:温室大棚垮塌,仔猪冻死,果树折断……一个温暖的组织,给无助的农民以有力的支持。统一采购发电机给猪舍加温,统一采购饲料解畜禽之饥,统一销售积压的瓜果让农民少一分损失……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组织,在危难时刻见证了组织集约抗御风险的能力。

    三、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合作社通过制定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的业务培训、统一的产品销售、其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同时合作社争创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目前,我市合作社的知名品牌有300多个。合作社产品经统一包装和简单加工保鲜后远销全国各地。博爱县海林葡萄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每年向家乐福、丹尼斯等国际连锁巨头供优质葡萄3万公斤。原来的300亩葡萄已不能满足订单需求,又租用了周边农户土地500余亩,发展葡萄种植业。沁阳市仙鸿果业专业合作社集中全体成员,承包村里近6000亩荒地,建成标准化林果种植基地,制定和执行统一的种植技术标准,通过了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果品口感佳、品相好、质量优,注册的“仙鸿”牌梨获省名牌农产品称号,产品供不应求。武陟县绿康牛业专业合作社、豫北黄河鹅业专业合作社在去年上半年饲料价格一路上涨时按年初与销售公司定的合同价,农民饲养到了亏损的边缘。这时,合作社派人与销售公司协商,要求提高收购价,这在过去不敢想象,因为一家一户“无能为力”,如今组织集约化的合作社依靠强大的市场话语权,最后迫使企业做出让步,提高了收购价。  

    四、增强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信用意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团结带领农民闯市场的过程中,使农民的品牌观念、信用意识不断增强,更加注重按照契约和合同组织生产销售;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后,通过章程和各种制度的约束以及接受培训教育,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是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合作社聘请专家,对成员就标准化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市场营销能力等方面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增强了农民从事主导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博爱县孝敬镇留村蔬菜合作社经过多方比较和试验,从河北引进“茄杂二号”新品种和“茄杂二号”与“托鲁巴姆”野生茄子嫁接新技术,不仅改写了我国茄子不能重茬种植的历史,还提高了茄子的品质和产量。茄子从4月中旬开始上市,11月份结束,亩均产量1.5万公斤,亩均收入1万元以上。目前,博爱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茄子生产基地。二是提高了民主管理意识。合作社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成员按照一人一票的原则,对合作社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参与和集体决策,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成员专注于发展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变农户个人闯市场为组织起来集体闯市场,逐步在广大农民中培养和强化了集体观念,提高了农民参与民主管理和进行互助合作的能力。

    五、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活动,一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合作社集合全体成员的生产需求,形成规模采购和批量供给,通过集中购买生产资料,节约了交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提高了销售价格。合作社集合全体成员的产品,形成批量供给,提高了市场谈判地位,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同时,和批量需求方直接进行产品交易,减少了产销环节和中间商盘剥,削减了销地与产地的价格差距。三是拉长了产业链条。合作社集中成员资金,开展精深加工,既避免了产品集中上市,价格低的问题,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武陟县银江菇品专业合作社筹集成员资金60余万元,建成白灵菇罐头制品生产线,每吨鲜菇经过加工增值2000元以上。武陟县豫北黄河鹅业合作社筹资200余万元,建成白条鹅屠宰生产线,每只鹅实现增值10元左右,年增效50万元以上。四是获得了二次返利。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年终依法进行股金分红,获得二次返利。武陟县豫北黄河鹅业专业合作社自2006年以来每年成员的股金分红率都在50%以上。孟州市信合稻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全国最大的以经营水稻农机作业为主的合作社。该合作社的农机每年4月份出发到南方作业,作业时间长达8个月,40多台农机单机纯赢利6万元。像这样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产业来做,并通过经营一个个细化的农业产业来实现劳动价值、获得高额回报,已经成为我市农业新的增加值。我市230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农业产业领域涉及畜禽饲养、高效种植、农机作业等多个方面,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0个,为成员增加收入3800多万元;每个成员平均获得年盈余返还和股金分红530元,成员户收入比非成员户收入高出22%以上。

     

    返回顶部